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网-九游会网址

返回助力基层治理

小区来了“热心检察官” ——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王友春先进事迹

  静安区

“王老师,我特地给您报喜来了,派出所已经受理我的案子了,很快就会立案,我的钱有希望追回来了。”20143月的一个早晨,位于安泽路的王友春工作室一打开门,就迎来了满脸笑容的老钱,而这已经是王友春工作室自20131218日“开张”以来收到的第三个“喜报”。在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王友春眼里,助力城市社区建设成为了他退休后孜孜不倦的追求。

忙碌的“夜门诊”

“王友春”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彭浦新村街道居民而言,并不陌生。2000年,由原闸北区司法局、彭浦新村街道牵头成立的“法律咨询夜门诊”在原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三泉路821弄居委会挂牌成立,每天晚上700800接受社区群众咨询。作为创立者之一的王友春,成为了“夜门诊”的首批“义务普法员”,和社区的其他几名法律工作者轮流在“夜门诊”里“坐班”接待,为小区的街坊邻居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进行普法宣传,化解邻里纠纷。

随着王友春的名气日增,每月前来咨询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晚上700800的咨询时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甚至有的晚上6点就开始排队等候“王老师”。为了尽早赶到社区,王友春经常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有时“夜门诊”要从晚上6点半持续到9点多。

最接地气的“检察官”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社区居民,王友春开设了“王友春工作室”。比起“夜门诊”,不仅延长了服务咨询时间,还扩大了服务覆盖面,经常有不少普陀、虹口等区的居民慕名前来。

46岁的家电修理工老李就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我一辈子都是个本分人,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摊上官司,在知道自己成了被告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了。”事情源于2014年初老李购置的一套二手房,年近8旬的卖主委托女儿代为打理房屋买卖的相关事宜,但在支付最后一笔房款时,因为卖主女儿出差在外,在征得老人同意后,老李将17万元钱打到了卖主儿子的账户上。卖主女儿出差回来后得知这个消息,十分不满,一纸诉状将老李告上了法庭。每次提到这事,老李心中就有说不出来的委屈。在朋友的推荐下,老李找到了“王检察官”。听了老李的诉说,王友春为其分析了利弊,认为他只是在买卖过程中有个别行为不够规范,并未有违约等不当行为。因此,他建议老李不要害怕官司,而应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沉着应对,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几番咨询和求助后,本来对法律一无所知的老李,在没有律师的情况下打赢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官司。

针对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20143月,原闸北区检察院和彭浦新村3个居民区党总支共同打造了一个新的法律宣传平台——“法律驿站”,每个双休日组织一次专题法律知识讲座并由王友春负责宣讲。据统计,“法律驿站”揭牌后的三个月内,王友春共接待居民来访160余人次,开展“学雷锋”等专项便民咨询服务2次,开设专题法律知识讲座2次,受理刑事、民事申诉3起。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法律咨询服务,更有效地扩大了检察工作影响力。“有困难,找王检察官”也成了彭浦新村居民的一句新口头禅。

“王老师”授徒“有秘笈”

虽然王友春有着多年的群众工作经验,却还是时刻保持“学习”和“充电”的状态。在长期的法律咨询中,王友春发现,房产、婚姻、邻里、财产纠纷都是咨询的热点。“我虽然在检察系统工作了24年,轮岗过6个部门,但也不能说对于每个方面的法律、政策都熟悉,所以在接待咨询和化解矛盾时,总是先去查询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案例,好好"补课"。”除了购买书籍自学,王友春还喜欢剪报,把不同类型的案件分门别类地收集在一起,装订成册,“碰到相似的事情,我调解起来就有例可循”,王友春开心地说。

为了进一步传承“王友春式”的服务精神和工作模式,20125月,在原闸北区检察院党组的关心下,王友春成了来自民事检察、刑事检察等业务部门的4位年轻检察官的带教老师。而积累着王友春多年心血的报贴“秘籍”也传到了他的徒弟们手中。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的时候,王友春也会将一些案件交给徒弟们处理。碰到疑难复杂的事例,一起分析讨论,想出解决的办法,帮助年轻同志通过实践来提高业务能力。

王友春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而他自己却认为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作为一名检察官,就应该具备一颗善良的心,用掌握的法律知识服务社会,助力建设法治中国。

发布日期:2020-10-19 15:47:52

【返回征文列表】
©2019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九游会网页版的版权所有 | 沪icp备202101232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