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四十年统计工作
浦东新区发改委退休干部 陈晓钟
1978年,组织上照顾两地分居的职工,将我从甘肃调回家乡川沙县。此前在外工作二十二年,长期从事地方统计,回上海后安排在川沙县政府做老本行(最初属生产指挥部,后为统计局)。
我很满足,很兴奋。想用自己学得的一点专长回报社会贡献于家乡,但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当时接任统计工作的,连我只有2人,要应对常规定期统计并服务于县领导班子和各部门。还有一件特殊工程,就是完成1949-1978年国民经济汇编资料,向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
川沙的任务落在我身上,重担在身不容丝毫懈怠。当时,统计资料不单是汇编工农业产值,职工人数、工资,基建投资等数字,而且要汇集财政、银行、粮食、教育、文化、人口、卫生等各条线统计数字,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拾遗补缺,特别费事。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把需要由各部门配合的任务及时分发下去,自己全身心投入资料收集整理中。为充分利用时间,我吃住在机关里,于1978年汇成初稿,1979年国庆前铅印成册,成为全县统计、计划的基础资料。
1979年,上海市统计局开始引入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它与我国此前采用的国民收入指标最大不同,就是把统计的范围由工、农、建、运、商物资生产部门,扩大到所有产业。新增加值的要素由工资、福利、管理支出、税金、利润扩大、以及提存的固定资产折旧等构成。从宏观角度看gdp指标更趋完善,但当时受计划经济体制观念影响,尚不适应变化。我因长期担负综合统计,预感迟早要用上这一指标,迟做不如早做,领导也非常支持我的想法。
于是我为试算作了必要的准备,搜集县范围内企业和委、办、局的会计报表。我深知,计算全县生产总值,关键在于条与块的资料,按增加值要素加以裁接,使之不重复,不遗漏。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对全县1979年的试算结果是当年生产总值达到3.74亿元,全县人均588元。后报市统计局,得到各级领导和同行的充分认可。从此,生产总值指标成为川沙县国民经济计划和统计的首要综合指标,我也因工作表现突出被上海市统计局评为1979年先进工作者。
回顾往事,能为统计工作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十分欣慰。饮水思源,个人的进步,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教育培养。是党和国家的培养,使我们学会和掌握了专业知识,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表达爱党爱国之情,祝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发布日期:2019-12-18 14: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