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网-九游会网址

返回离退休干部网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事

“老虎灶”的消失

市委党校退休干部  苏新民

对于“老虎灶”这个名称,我并不陌生。幼时我家附近有个熬酱油的作坊,修建了口大灶,就叫“老虎灶”。为什么叫老虎灶?意思就是灶台纵向安放多口锅,灶膛燃烧的火焰靠着后面高高的烟囱让每口锅的酱油都能煮沸,那灶膛口就像老虎口,每天要吃进大量的木柴。上海的“老虎灶”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上海的“老虎灶”是用来烧热水供应市民。

1973年,我从云南到上海探亲,住在延安中路的石库门弄堂里,经常用竹壳保温瓶到附近安义路的一家“老虎灶”接开水,两分钱一壶。烧“老虎灶”的两位师傅50多岁,态度和善,整天带着围腰和袖套,忙进忙出,灶间虽小,收拾得井井有条。他们还有一项业务,就是送热水,用肩挑的方式送到预定的人家。初次遇到这样的事,我不由感慨大城市的生活真方便,洗澡水都有人烧好送上门。1984年,我正式调到上海工作,还是居住在延安中路的石库门里,家里所用热水基本都是靠安义路那家“老虎灶”供应。

几位老上海人告诉我,上海每家烧饭做菜就用个小风炉,要烧热水很不方便。因此,“老虎灶”应运而生,这是城市生活的需要,更是城市发展的产物。算起来,“老虎灶”在上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遍布上海市井小巷,全市不少于2000家。过去是私营,1956年开展公私合营后,都属国营了。

后来,延安中路的那片石库门住房拆迁改造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上海市区似乎看不到“老虎灶”了。

时间到了2006年,我已退休。一天,我到豫园游玩,在凝和路尚文路路口看到一家正在营业的“老虎灶”。多年未见,如故友重逢,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一位热心居民告诉我,这里也要拆迁了,并且还带我看了凝和路梅溪弄的一家“老虎灶”。这家老虎灶颇有名气,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由一对安徽来沪打工的夫妇经营,另附带茶室。后来,我每次到老城厢都要来这里看看坐坐,若时间足够就要壶茶,边喝边听茶客们嘎讪胡,时政新闻、小道消息、家长里短,都能听到。看得出茶客们是老熟人,他们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位子、固定的喝茶程序,老板娘心里有数,一一服务到位。

转眼到了2009年末,凝和路尚文路路口那家“老虎灶”已拆,梅溪弄“老虎灶”还继续营业,据说是上海最后一家“老虎灶”。再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烧开水的小电锅,煤气也通到每家每户,空调、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也已基本普及,买开水的人少了,老板虽然苦心经营,无奈支撑不下去,于201310月关门歇业。就这样,“老虎灶”只能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留在史料中。

“老虎灶”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而兴起,又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而消失。它的兴起满足了上海市民的生活需要,它的消失标志着上海市民生活达到了新的文明程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海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彰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发布日期:2019-12-18 14:34:47

【返回征文列表】
©2019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九游会网页版的版权所有 | 沪icp备202101232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