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www.shlgbj.gov.cn
徐汇区华泾镇人大原主席 曹惠明
华泾镇的前身是龙华乡,自1980年3月,我先后在原龙华乡和华泾镇任职,2015年3月从华泾镇人大主席岗位上退休。华泾镇一直以农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为华泾发展带来了契机,开始走上农副工全面发展的道路,先后成立了工业总厂、工业公司。先后创办华泾工业园区、关港工业园区、漕河泾开发区、徐汇工业园区、天华科技园区等等,工业经济占徐汇区的“半壁江山”。同时在藏富于村、藏富于民的指导思想下,大力发展村办工业、仓储租赁业,原居民按股分红,从透支户到万元户再到今天的百万千万富翁,在华泾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在全区名列前茅。
稳步推进承包责任制
改革的过程有阻力、有压力,需要通过实践不断转变认识,提高认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作为郊县的龙华乡(84年三月成立龙华乡) ,对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适合有一个较长的认识和实现过程。
1983年3月,乡党委决定在东湾一队搞试点,由党委书记挂帅,带领经管站同志下去实行。东湾一队是全乡最穷最落后的生产队,农副产品产量低,年终绝大多数农户是透支户,生产队长没人肯当,春节过后,到正月十五无人出工。任何工作起头难,责任制不仅开头难,更是有风险。在第一次开生产队社员大会上,很多社员们质疑:“责任制好处那么多是真的吗?”“搞责任制是不是走回头路?”“土地怎么分配?”“土地好差怎么办?”“农机具怎么使用?”……现场同志一一作出了明确答复,消除了大家的疑虑,气氛十分活跃,大家积极性非常高,一致拥护要摆脱贫困,参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此基础上,乡经管站同志认真做好土地劳动力摸底、登记、核实,及各种作物安排和产量核定,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并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东湾一队试点搞得非常成功。起步虽晚,但成效突出。1984年2月8日-12日召开的上海县四级干部大会,乡党委书记介绍了东湾一队经验,会后在全乡全面推开责任制,包括蔬菜地区。东湾一队不但农业搞上去了,其他各副业也全面开花,养鸭、养鱼、朗德鹅、养猪、西瓜、队办工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都蓬勃发展起来。
“无工不富”
20世纪80年代,龙华乡依靠近郊的地理优势和人员往来频繁的便利条件,抓住市区工业向郊区转移的契机,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工业,“筑巢引凤”实行国集联营,易初、易欣、兰生等10余家国营大中型企业与龙华乡实行企业联营,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同担风险、共享利益。
根据龙华乡的地理位置和有利条件,1991年~1997年逐步形成工业为主,工业、商业、仓储、房产“四轮同转”的经济模式。1992年以来,华泾乡大力调整工业结构,积极与大工业配套协作,大力引进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加有效投入,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的发展由外延向内涵转变;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1992年,全乡实现工业产值18.61亿元, 占区属工业总产值46.74亿元的39.8%;工业利润9461万元,是1991年的4.4倍,占区属工业总利润2.45亿元的38.59%,在全区工业总产值前50名的工业企业中,龙华乡有16家。在区产值超亿元和利润超千万元的6家企业中,龙华乡分别有4家和3家。
2001年,镇政府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益差的老企业实行改制。是年,完成改制企业116家。其中,歇业78家。2002年,完成改制企业43家。其中,民营企业9家,经营者参股的有限公司3家,股权转让、股东变更4家,歇业27 家。同时,通过“优化、整合、调整”,镇办工业逐步确立了以都市型工业、商贸服务业和现代租赁业为主的3大支柱产业方向。都市型工业以扶持工业“小巨人”为突破口,扶持品牌企业,重点发展工业缝纫机、汽车配套零部件等行业,形成了如惠工“海菱”牌缝纫机,“申花”钢管,“克莉丝汀”食品,“骏牌”地板等上海著名品牌。
2006年,全镇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99家。其中,属镇办的18家,属村办的81家。工业总产值37.92亿元,比1991年增长18倍;总利润2.5亿元,比1991年增长11倍。全镇工业企业中,有外商投资企业33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9家,年总产值9.85亿元,利润1.06亿元。
开发经济园区
1984年以来,龙华工业产房和仓储用房开发从小型分散到集约型发展,特别是92年以来,仓储用房建设不断发展,以高标准、多功能仓库为主,2000年~2006年,新建的高标准各类库房的总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同时,镇政府确立了重规模、重环保、重科技的都市型工业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品为主的华泾工业园区、关港绿色科技园区、漕河泾开发区徐汇园区的发展格局。 但是,如何盘活各储备地块?如何提升地块的附加价值?如何解决村民的就业?”这些问题成为摆在镇领导面前的一个难题。
紧邻徐家汇核心商圈,紧靠轻轨3号线,位于凯旋南路与龙田路交汇处的天华地块地理位置优越,但长期处于租赁状态,堆放着各类回收垃圾,到了炎热的夏季,臭气熏天,蚊虫漫天,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周边群众怨声载道。区、 镇领导们多次到现场调研,听取意见,参考腾飞大厦的成功经验,确定该地块立项开发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以信息服务业进行园区开发建设。2006年8月22日天华科技信息服务园区举行开工典礼,园区规划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12.66万平方米,成为上海数一数二的园区。以“英佩数码”、“东方财富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企业、以"宜家中国投资公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纷纷进驻园区;园区二期建成后,世界著名it游戏软件公司、世界500强等现代服务企业纷纷入驻。园区以热忱周到的服务和管理取得了丰硕的业绩。
经济园区的创办实现了两个集中,即:土地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至2006年底,全镇引进三资工业企业52家,合同利用外资1.29亿美元,泰国正大集团、德国贝塔斯曼、韩国三星电子集团、台湾的特力集团、台湾的克莉丝汀食品企业等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入驻;引进内资企业522家,注册资金18.11亿元。2017年10个园区完成税收超过10亿,税收属地率60%左右,单位面积产出超过1500元/平方米。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积极借力园区载体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日益显现,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升。目前为止已有10家总部经济企业,2017年纳税4.1亿元。
发布日期:2019-06-06 22:44:19
扫码安装
上海老干部app
扫码关注
上海老干部公众号
扫码关注
关心下一代
www.shlgb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