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www.shlgbj.gov.cn
发布日期:2015-06-17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研究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宝钢老干部工作部对服务范围内离休干部(简称“老干部”)居家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度调研。
一、调研的目的和方法
老干部工作部管理服务的老干部平均年龄超过85岁,大多数人出现了“耳背目花、齿摇思怠、身体虚弱、精力无济”的现象,不能自如 行动、生活自理困难的人数也逐年迅速上升。这次调研的目的是全方位了解掌握老干部不同的居家养老形式、健康状况、医疗保健、社区服务质量等实际情况,研究解决老干部居家养老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调研采取上门入室的方法,从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6月上旬,老干部工作者对81位老干部上门调研,占老干部总数80%。调研问卷 的项目涵盖婚姻、居住方式、健康、社区服务等10项,采取当场问答、填写、检查、回收的方法,保证了调研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调研基本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81名老干部中,男女比例分别为71人(88%)和10人(12%);最高年龄98岁,平均年龄85岁;居住地分布在本市10个区的 22个街道,呈现一区集中、多区分散的居住特征(宝山区有58人,占总数72%,其余的33人居住在虹口等9个区)。
2.婚姻状况。81名老干部中,丧偶的有17人,占21%,其中两人再婚。调查中发现,高龄老干部与配偶共同生活,对日常起居照料、精神关怀十分有利;而部分丧偶老干部的日常生活则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精神上易郁郁寡欢。
3.养老模式。81名老干部的养老模式可概括为下列五种:(1)独自居家养老;(2)家庭养老,与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3) 社会机构养老,老干部自愿进入社会养老机构生活;(4)候鸟型养老, 随着气候变化,选择到气候适宜的地区生活;(5)独居养老,即老干 部一人生活,子女不定期看望。超过一半的老干部以居家养老方式生活,但随着年岁增长、身体衰老加快和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越来越力不从心,日常生活需要有人悉心照料。在观念上,老干部要顺势转变,选择与子女同住或聘用全职保姆是新常态。而35%老干部采取的是传统家庭养老 方式,家人互相关爱。而选择“一碗汤”的距离,与子女同住一个小区的,既能得到子女的及时关照,又能保持各自的生活习惯,也是比较好的一种养老方式。采取异地购房养老,尚不会成为主流的养老模式。调研了解到,只有6人聘用了全职保姆,12人聘用了钟点工,占到老干部总数的22.2%;没有聘用保姆的老干部中,除了有子女和孙子 女及亲属照顾外,不聘保姆并不是经济负担承担不起,而是不愿接受保姆居家照料的服务形式以及担忧居家安全、生活习惯不同而不聘用。针对老干部子女总体上也进入老年行列、第三代步入中年行列的实际,通过加强社区家政服务正规化培训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老干部聘用家政保姆的积极性。
4.健康状况。73名老干部身体状况尚可,只有常见的老年病如视听力下降、一般心脑血管疾病。在患有视听力障碍的22位老干部中有 9人做了眼科手术或佩戴助听器;有15位作了安放支架手术后比较稳定。患有严重疾病,生活完全需要专人护理有8位,占到了总数的10%。 因此,加强护理照顾,让他们享有尊严的晚年,应是老干部工作者、家属、社区共同需要努力的重点。
5.生活自理情况。占调研总数83%的老干部认为生活可以自理,有10%老干部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外力部分帮助,包括洗澡、吃饭等。7% 老干部因病需要配偶、子女、保姆或护工的全天护理。
6.享受社区服务情况。有11%的老干部反映得到了优质的上门送医服务,但也有89%的老干部对有关服务不满意,反映医生没有定期上门服务。而在社区老干部工作者上门这一项,有54%老干部感到满意,但也有37位老干部反映除了过节送慰问品外几乎不上门。这主要是社区为老服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差距造成的。
三、改进工作的思考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条块联合,把社区提供各项服务内容的“菜篮子”快捷地送给老干部。要稳妥地实现由单纯依靠原单位服务向就近依靠居住区提供的服务转变;由提供面上一般化服务向根据老干部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转变。其次,弘扬传统养老文化,积极推进文化养老实事。尊老、孝老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进一步发扬,落脚点是子女尽孝,让老干部安享晚年天伦之乐。例如,老干部老杨尽管年逾90,由于儿子的悉心照顾,晚年生活十分快乐。同时,要根据高龄老干部精神文化的期盼,支持社区搭建文化养老平台,满足老干部文化养老的需求。再次,要引导老干部正确处理好养老方面的“舍得”问题。引导老干部认识在养老方面的合理消费是一种趋势、一种时尚,也是支持第三产业,为解决就业作贡献。只有观念上转变了,各类社区服务才能入脑、入家。最后,充分认识老干部是积极老龄化和晚年新生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要在提供各类优质社会服务的同时,鼓励引导和帮助老干部树立科学的养老理念,积极面对高龄后的晚年生活,为不断做好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创造新的实践经验。
四、实现高质量居家养老的对策
1.完善就近就医机制。作为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推进保健医生、家庭病床、老年性疾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为老干部服务的项目中,有着独特的地理和时空优势。调研中,许多老干部对签订服务协议并不十分了解,也有社区医生服务水平得不到老干部认可,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医生的培训,提高上门服务质量,让老干部及家属都了解就近解决基本医疗的好处,在需要转院时得到专业化的指导、帮助。
2.整合利用好社区资源,满足老干部不同需求。近年来相继推出的社区家政服务、专业应急维修进离休干部家庭等社会为老服务项目得到老干部认可。老干部希望有关社区管理部门能进一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并建立社区学习交流、形势任务宣讲等平台,能让他们在家门口享受到水平较高的政治文化大餐, 享受到水平较高、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养生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
3.加强“文化养老”建设,提高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调研发现,许多85岁以上老干部,尽管都患有一些老年病,但能积极参加企业 和社区组织的电脑班、书画社、读书社、诗歌创作班等学习,感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由此,我们要充分看到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工作必须从“待遇养老”加快向“文化养老”转变,要多提供一些适合老干部“双高期”特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精神慰藉关怀服务。
4.建立“红卡”份额递补长效机制,解决老干部医疗难等突出问题。调研中了解到,有三分之一的老干部持有医疗就诊卡,也就是俗称的“红卡”。持有红卡的老干部在就诊、住院、治疗等方面得到了优先照顾和优质服务。但仍有三分之二的老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目前无法享受到“红卡”待遇。这几年来,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推进离休干部方便就医的实事,相对缓解了这批老干部就医难的问题,但就医难、住院难、就诊难(三难)的问题仍然是老干部迫切希望解决的大事。由于高龄和疾病的原因,每年有相当数量持有“红卡”的老干部去世,收回后的“红卡”相当部分用到了相应职级的在职干部手中。在总体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建议建立“红卡”份额替补长效机制,即保留去世离休干部的“红卡”份额,仍用于健在的离休干部,具体递补条件可按照参加革命时间早晚等条件分批实施,让这批年事已高老干部在生命最后旅途上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扫码安装
上海老干部app
扫码关注
上海老干部公众号
扫码关注
关心下一代
www.shlgbj.gov.cn